红十字——人道力量
红十字文化广场主题雕塑落成
第三届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开幕
为进一步加强红十字文化建设,促进红十字理念与文化广泛传播,5月6日上午,红十字——人道力量”:纪念第65个5·8”世界红十字日暨红十字文化广场主题雕塑揭幕、第三届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开幕仪式,在苏州河畔的长风一号绿地隆重举行。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红十字会和普陀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。
一首红十字青少年大合唱《红十字的旗帜》拉开了活动序幕。仪式上,上海市红十字会顾问谢丽娟、常务副会长马强,以及普陀区区长孙荣乾、区委副书记程向民共同为《爱·人道力量》红十字主题雕塑揭幕(见上图);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、上海市遵义红十字护理医院孙玉凤,全国劳动模范、三八红旗手、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于井子为红十字文化广场揭牌(见下图)。
雕塑是城市的名片,好的城市雕塑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。近年来,普陀区非常重视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,组织编制了区城市雕塑总体规划,同时建立了城市雕塑建设专项资金,保证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雕塑的建设实施。为进一步加强红十字文化建设,普陀区历时一年多,在文化积淀浑厚的苏州河畔、长风一号绿地建成了红十字文化广场,并设立了红十字主题雕塑。《爱·人道力量》主题雕塑呈心形,由红十字叠加而成,疏密相间,错落有致。它既代表全世界的红十字组织发展友谊与合作,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、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,又代表千千万万的红十字会员、工作者、志愿者团结一心,休戚与共,为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而无私奉献。红十字文化广场和主题雕塑的落成,成为本市又一个传播红十字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理念和文化的重要地标,和开展红十字文化宣传的活动基地。
红十字运动自十九世纪初传入我国后,其以博爱”为主旨的人道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”等思想不谋而合,成为红十字运动在中国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。
百余年来,尤其是1993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》颁布实施后,上海各级红十字组织充分发挥政府人道领域助手作用,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。截至2011年,少儿住院互助基金累计已为115万余人次的患病少儿支付了超过11亿元的医疗费用;先后为近5000个港澳台及海外家庭重新找到了亲属,建立了新的家庭联系;遗体(角膜)捐献累计登记人数约3万余人,实现捐献人数累计6090人;先后提供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226例;共募集各类善款和物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,在历次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;在全市社区居民小区建立红十字服务站4300余个;累计培训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人员250余万人次,并在全市建立了群众性救护网络;千万人帮万家”等人道救助项目累计救助困难家庭14万余个,发送救助物资8000余万元。
今年是上海市红十字会新百年的开局之年。市红会将进一步加强公信力建设和能力建设,拓宽红十字文化”传播渠道,提升三救”(备灾救灾、人道救助、救护培训)实力,扩大三献”(遗体捐献、造血干细胞捐献、无偿献血宣传)范围。
作为第三届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的序幕,活动当天,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在新落成的红十字雕塑前重温了入会誓词,并开展了现场模拟急救演练和红十字知识竞赛。
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主持。上海市红十字会、普陀区有关领导,普陀区教育局、区绿化市容局和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管委会等领导出席了仪式。市、区(县)和行业红十字会干部,高校红十字会代表,红十字医疗机构代表,红十字志愿者,红十字青少年等4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。
(上海市红十字会) |